Search

【周末學習日常紀錄】
攜帶型加壓袋(PAC)操作課
Portable Altit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周末學習日常紀錄】
攜帶型加壓袋(PAC)操作課
Portable Altitude Chamber

上課內容若濃縮成4個重點
1.如何判斷高山症、腦水腫、肺水腫? (後續使用加壓袋緩解時間不同)
2.遇上高山症最佳的方式是?
3.如何在適當環境下操作攜帶型加壓袋?對於高山症的緩解與幫助
4.實際動手操作攜帶型加壓袋,並進入艙內體驗下降約-1000多海拔的感受

雖然負1000的海拔是不是很難受?大家應該會拿來跟潛水相比,但我們是在正常環境下而不是在水裡,所以就是輕微的耳鳴,當然也要平壓一下囉!

其實2018年登南湖大山時(影片有紀錄趕緊去看),在南湖山屋看見志工提著一個紅紅的大熱狗。當時就好奇的跑去觀摩,才知道志工大哥是在定期保養攜帶型加壓袋

忘著他拖著鞋子奮力的加壓打氣在高海拔喘氣噓噓的,我原本想要上前幫忙才知道這必須要有相關的操作證才能使用,以避免不當使用毀損加壓袋

當時看見紀錄海拔的手錶居然可以下降1000多公尺感到驚呼(以為志工大哥在變魔術!),且說明可緩解高山症的情況感到非常好奇。下山後立即搜尋PAC攜帶型加壓袋的課程。搜尋後便知是『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』。

一年大約會舉辦幾次的訓練課程,來推廣攜帶型加壓袋的功能與操作。只是這兩年半一直對不上時間去參加,這次總算如期報名了!

會有PAC攜帶型加壓的引進,其實是一位為台灣高山醫學努力20餘年的『王士豪醫師』長年積極引進攜帶型加壓袋。至於為何有這淵源大家可以看一下王醫師的新書-『瘋高山』,這本書可以快速了解高山症與攜帶型加壓的工具書

最後,謝謝一起上課的夥伴們。我們過去在高山上一起渡過高山症,現在一起學習、相互指導對方,這種成長的過程非常棒!。每次一點點進步就算只是1%,慢慢累積自我的技能與經驗,相信我們有朝一日也能成為『從手心向上的人,蛻變成手心向下來幫助他人』

常說『山是一所教室』,對於這次的生命科學課程感到滿足。未來還有許多的未知有趣的課題等著我們呢!!

『祈願台灣高山症零死亡』

#台灣百岳 #pac加壓袋社課 #登山 #ems #emslife #portablealtitudechamber #preserve #登山女子 #登山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#登山ファッション #登山初心者 #登山部 #登山記me #登山好き #山 #山登り初心者 #急救 #高山 #mountains #mountain #mountainlife #mountainlovers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【百岳經歷】 2016年 1.合歡北峰-百岳32 2017年 印度-喀什米爾Seven Great LakesTrekking(8天七夜) 2018年 2.郡大山-百岳61 3.奇萊南峰-百岳41 4.南華山-百岳76 5.鈴鳴山-百岳60 6.南湖主峰-百岳14 7.南湖北峰-百岳22 8.審馬陣山-百岳83 2019年 9.中央尖山-百岳10 10.池有山-百岳52 11.品田山-百岳24 12.大霸尖山-百岳28 13.小霸尖山-百岳36 14.伊澤山-百岳53 15.加利山-百岳86 日本富士山-吉田路線 16.雪山主峰-百岳2 17.雪山東峰-百岳75 18.雪山北峰-百岳11 2020年 19.閂山-百岳80、鈴鳴山-百岳60(2019重複) 20.三叉山-百岳27 21.向陽山-百岳17 22.畢祿山-百岳39 23.羊頭山-百岳100 24.桃山-百岳48 25.喀拉葉山-百岳84 26.能高主峰-百岳62 27.能高南峰-百岳43 28.光頭山-百岳95 29.白石山-百岳87 30.安東軍山-百岳94 31.奇萊主峰-百岳20 32.奇萊北峰-百岳16 2021年 33.南湖東峰-百岳14 34.玉山主峰-百岳1
登山健行Youtuber 健行筆記-攝影特派員 雄獅旅遊-登山探險家
View all posts